膀胱癌用什么中成药治疗好?
6.王俊槐诊治经验
王俊槐先生强调持续服药治疗本病膀胱气化不利中药方剂。他认为,膀胱癌均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化瘀止血之法,持续服药1~3个月,能延长患者寿命,甚至痊愈。
验案举例
瞿某,男,73岁膀胱气化不利中药方剂。1994年9月10日就诊。就诊时自述尿血月余且无疼痛感,小便呈暗红色,有血块,小腹有胀感,伴头昏、纳差、形体消瘦,大便正常,舌质暗,苔白滑,脉弦大而无力。于1994年9月7日在某大医院作膀胱镜检,见膀胱左侧壁有一约2.0cm×2.0cm大小新生物,呈菜花状,距左侧输尿管口约0.5cm,左侧输尿管口成像清晰,左侧壁及顶壁未见异常。作病理切片诊断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级)。尿常规示:红细胞(+),脓细胞(++)。证属湿热瘀毒下注,损伤络脉。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化瘀解毒。处方:生地炭、侧柏炭、藕节炭、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白茅根、旱莲草各30g,赤芍、白芍、茜草根各15g,栀子炭、粉丹皮、山楂炭各10g,三七粉(另包冲服)20g。上方连进3剂,服药1剂血止,小便略黄,诸症渐失,饮食颇佳,大便正常。原方再进5剂,复诊时尿常规正常,仅口干,舌质欠润,苔少,脉弦细。此为血少津亏所致,拟原方加干芦根30g,西洋参15g,清热生津以养血。再进15剂,复查尿常规、B超未见异常病变。追访至1995年1月上旬,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健康如常人。
【述评与体会】 膀胱癌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即使是浅表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后临床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肿瘤的复发问题,且肿瘤复发后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将加重膀胱气化不利中药方剂。因此在手术前除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外,为防止复发,术后应立即进行膀胱腔内的化疗,同时中医中药治疗。资料也证实,通过辨证施治确能取得与单纯西医治疗相当或更好的疗效。如蒋氏等将所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56例分成中医药治疗组36例,化疗组20例。中医药治疗组辨证分为阴虚火旺、脾气亏虚、湿热内蕴等三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凉血止血、化瘀解毒之剂。基本方用小蓟饮子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0g,黄柏10g,山茱萸15g,牡丹皮12g,旱莲草15g;脾气亏虚者加白参10g,黄芪15g,升麻6g,茯苓15g,白术10g;湿热内蕴者加萹蓄10g,瞿麦10g,金钱草30g。中药服2个月为1疗程。西药以CMD(CTX+MTX+DDP)方案化疗。评价疗效时发现在改善症状(如血尿,尿频,腹痛)方面中药组优于化疗组;其1、2、3、4年生存率中药组亦高于化疗组,特别是4年生存率,中药组更明显优于化疗组。观察研究的结果提示中医药辨证治疗确能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中医中药对膀胱肿瘤患者的疗效与不同的分期及分类有关。如谢氏等以中药龙蛇羊泉汤,水煎服,每日1剂,长期服用,治疗2年以上未复发者,改隔天服药;3年以上无复发者可停服,也可每周服2剂。对坚持长期治疗和观察的21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临床分期属T1、T2期者17例,T3期4例;病理分类:乳头状瘤6例,移行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2例,鳞状细胞癌1例。结果:21例患者中,生存5年以上的19例,生存率90.47%,死亡两例均为T3期患者;其中12例肿瘤未复发者均为T1、T2期患者。各种病理类型无肿瘤复发的情况:乳头状瘤6例中有5例无复发,移行细胞癌2例中有1例未复发,乳头状癌12例中有5例未复发,鳞状细胞癌1例无复发。结果说明龙蛇羊泉汤为主的中药对膀胱肿瘤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并发现该方对乳头状瘤的患者和临床分期为T1、T2期的患者效果较好。张氏等用地榆炭,醋煎剂(地榆炭100g、食醋500ml,共煎液口服或灌肠),斑蝥制剂(斑蝥烧鸡蛋和复方斑蝥丸),结合瘤体注射和辨证、辨病施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患者,总有效率78%;患者在服药后血尿、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症状迅速改善和消失。个别病例的肿瘤形态和大小均有较明显的缩小。对取得疗效和无效的病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膀胱腺癌、浸润型癌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反复且预后较差。认为该疗法仅适用于非浸润型T1、T2期的乳头状肿瘤。中医中药在抑制膀胱癌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明显作用,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杨氏等以猪苓粉喂养被用BBN(N-丁基-N-亚硝胺)灌胃过的大鼠(为猪苓组),并与单独喂养BBN的大鼠对照研究(为病理对照组),得出以下结果:猪苓可使大鼠平均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病理对照组的周期淋巴细胞数;在规定时间内,病理对照组100%诱发出膀胱肿瘤,而猪苓组的膀胱发病率(61.1%)显著低于病理对照组;且每鼠平均肿瘤数和瘤直径,猪苓组亦显著低于病理对照组(P<0.01)。中医药与西医先进技术的结合,使膀胱癌的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纪氏等用复方莪术液(莪术30g,蟾酥70g,猪苓30g,经提炼制成复方合剂50ml为一瓶)作膀胱癌术前灌注,每次50ml,每日1次,共灌注10次。对接受灌注的31例膀胱癌(均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确诊)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局部观察,发现肿瘤组织表面溃烂,瘤体明显缩小,呈苍白坏死样改变,易碎。镜下见肿瘤表面细胞坏死,间质血管扩张,呈片状出血。电镜下肿瘤细胞膜破裂,细胞器散入细胞间质;部分细胞核膜消失;大部分瘤细胞呈长梭形,细胞间隙增宽。从而证明该药有抗膀胱癌作用,并因在镜下发现多个淋巴细胞围攻癌细胞现象而证明该药还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李氏等以白蛇六味汤(白英、蛇莓、龙葵、丹参、当归、郁金)给一组膀胱癌患者服用,连服30剂后手术切除癌组织,另一组不服白蛇六味汤而直接切除癌组织。两组癌组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发现服中药组的癌组织基本上不能生长或生长极差,瘤细胞呈退化状态。而未服中药组瘤细胞最早可在接种6小时后自组织中心向周缘部分移行或生长。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还证实,白蛇六味汤可以增强环磷酰胺(CTX)的抗癌效果。张氏曾报道用枯痔液注射剂作瘤体注射治愈膀胱肿瘤患者或使病情好转,具体做法是:在膀胱镜引导下用枯痔液(砒石,明矾,雄黄,乳香,3%稀盐酸),每次3~6g,每周1~2次。最适用于肿瘤直径不超过2cm未侵入黏膜下层者,而对瘤体较大,短蒂、粗蒂或深及黏膜下层者脱落较为困难,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大,效果较差。徐氏等对18例无法手术及晚期的膀胱癌患者,采用髂内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插人髂内动脉后跨过臀上动脉,根据血管造影找到膀胱肿瘤的供血动脉,把喜树碱微球170mg(含喜树碱20mg)通过导管栓入此动脉,栓塞治疗后17例患者肿瘤出现不同程度坏死,瘤体缩小,血尿症状全部消失,未见明显毒副反应,1例无效,认为喜树碱微球经髂内动脉分支超选择栓塞治疗无法手术或晚期的膀胱癌是一种安全、简单、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对膀胱癌出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们认为,膀胱癌为癌毒之邪蕴积于膀胱膀胱气化不利中药方剂。常见基本证候为湿热、血瘀、阴虚、气滞、气虚、血虚。其病位在膀胱,涉及肾、脾、肝。湿热者,以三仁汤加减。常用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竹叶、川朴、半夏、生石膏、灯芯草、海金沙、金钱草、车前草、通草、泽泻、半边莲。肝胆有热者,用龙胆草、黄芩、丹皮、炒山栀。血瘀肿瘤坚硬者,用地龙、炮山甲、凌霄花、夏枯草、鳖甲、龟板。阴虚者,以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枸杞子、石斛、沙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黄精。气滞者,加柴胡、佛手、川朴、炒枳壳。气虚者,以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黄芪。余毒未清者,用白英、土茯苓、龙葵、蛇莓、干蟾皮、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金荞麦、草河车。胃脘部不适,消化道黏膜受损者,用白芷、炒蜂房、血余炭、生蒲黄。纳呆者,用鸡内金、生麦芽、九香虫、砂仁。便稀者,用炒诃子肉、禹余粮。身疼者,用延胡索、徐长卿。腰痛者,用川断、桑寄生、牛膝。尿血者,用血余炭、白茅根、阿胶、仙鹤草、生蒲黄。小腹寒痛或下焦有寒或积水者,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乌药、仙灵脾、荜茇。眠不实者,加远志、炒枣仁、夜交藤、磁石、珍珠母、合欢皮。尿频或尿失禁用海螵蛸、桑螵蛸。尿混浊者,用萆薢。尿血出现贫血者,用当归、阿胶、何首乌。肾功能不正常者用益母草、晚蚕砂。
近四十年,膀胱癌的中医药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近十余年中,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大力开展,推动了膀胱癌防治研究的进程膀胱气化不利中药方剂。目前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预防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尤其是膀胱癌发病率与病死率的不断上升,应引起重视。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尤为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相信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方面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TABG:人体常识健康的养生品质生活1.85传奇国考法律常识商业健康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17126启示生活录健康养生节目肝病常识历史高考常识常识素材生活之路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我的初中生活作文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夏季避暑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