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多久咳病例谈小青龙汤
二诊:服上方7剂后,咳嗽减轻,背部怕冷有所缓解,咳痰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寒气痰中药方。治疗有效,效不更法,但寒气仍重,故加强散寒温肺、解痉之力。于上方增加干姜用量为10g,加穿山龙15g。7服。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三诊:服上方7服后,咳嗽大减,夜间咳嗽明显减少,能入眠,痰少,后背受凉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寒气痰中药方。调整方药,7服后基本痊愈。方药如下:防风10g,蝉蜕10g,炙麻黄10g,杏仁10g,僵蚕10g,炙甘草10g,细辛6g,地龙10g,清半夏10g,陈皮15g,苏叶10g,五味子10g,干姜10g,桂枝10g,蜜紫苑15g,麦冬30g。7服,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本例患者以痰多咳嗽为主症寒气痰中药方。咳嗽剧烈,病程较长,常因冷空气、刺激味加重,明显怕冷,背部怕凉,加上舌脉的表现,诊断为咳嗽,证属风寒恋肺兼有饮邪。《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儒门事亲》中有“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风者,善行数变,寒主收引,常阻遏阳气,故可见上述诸症。近年来,对风咳的认识越来越多,本案为风、寒两个因素共同致病,治疗采取了疏风、散寒、温肺、止咳的治疗原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小青龙汤出处: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寒气痰中药方。“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原方组成及用法(《伤寒论》原用量):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寒气痰中药方。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金匮要略》中关于小青龙汤的记录:“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寒气痰中药方。”“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TABG:山村生活健康宝贝健康卫生常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危化品常识传奇私服版本英国人的生活习惯香水的常识小常识日语最低生活标准词的常识健康通知风水小常识母婴健康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新生活化妆品油画常识健康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