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不到的高血压普查
我们只知道在中国有许多的高血压的患者,但是没有人真正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高血压患者。“中国的高血压治疗已经失去了眼睛和耳朵。”在高血压研究所成立周年的喜庆日子上,该所的创始人之一、医院终身教授却感到有些遗憾,高龄的他告诉记者:“我年龄大了,但我还是非常急切地想看到第三次全国性血压普查的到来。”教授曾经撰文:“近几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迅猛增长的势头依然继续,为了揭示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新动向,提供部署防治研究战略的新依据,现在又过了数年,第三次全国性血压普查再不能延迟了。”距离此文发表又过了几年,第三次普查仍然杳无音讯,人们对第三次的普查充满了期待。
关于中国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专家所知道的数据都是数年前。在庆典上,医院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情况,可他拿出的数据比较,依然是前两次血压普查留下的。他说:“之后的调查都是零星的,断裂的。”普查数据是我们掌握‘敌情’最好的武器,是制订高血压防治战略、策略关键的依据,没有这些数字,其他手段都是‘空中楼阁’。教授回忆了前两次普查给高血压研究带来的突破。尤其是第二次普查出结果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改革开放造成的社会变迁,使得高血压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第一次普查时,该地区的高血压病人很少,可第二次普查却发现,病人多了许多;第一次普查农村地区,高血压病人极少,可过了数年,农村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病人。“这些数字和变化,给我们制订疾病的干预政策指明了方向。”前几次都针对调查的数据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那么,为什么关于高血压的普查迟迟未能进行?教授直言道:“大家都去研究分子了,病人自然会遭到冷遇。”对此很是痛心,他说:“连临床医生们都去做分子研究了,临床病人的问题还怎么管呢?”他认为,近十几年来,高血压的治疗学研究已经停滞不前,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也是这样。大量医学科学人员的视线被药物研究所吸引,而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因素研究却被忽视。“研究药物的最终结果就是,病人越治越多!”教授说,“高血压是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必须要有整体防治的理念,我们要干预决不能仅仅从药物控制上着手,而是要从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去介入。”专家一直认为,这是一场战役,而如今,疾病的赢面更大。中国医生要立足自身来探索发展之路,不能一味地跟着国外走。而让医生们发展的土壤,就是中国自己的病人资料。“我们要辩证地与国外接轨,接轨并不是放弃自己。”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病人的情况。
TABG:美颜小常识生活难健康误区健康公司倾城私服悉尼生活深圳财经生活频道系统健康王者185神龙传奇sf新开对生活的心理健康游戏健康的牙邮储银行常识漫画常识生活中幸福晶健康养猪基本常识